吃神丨16道客家小吃,一口一段浓浓的乡愁
都知道客家菜是粤菜三大派系之一,美味的梅菜扣肉、盐焗鸡、酿豆腐简直是脱口而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客家菜。对于客家小吃,不知道各位吃货小伙伴们又懂得多少呢。客家小吃就地取材,又具有独特的风味,跟一般地方小吃不一样的是,客家小吃其实是主食的延伸,用途首先是充饥,因此大多都是米制品。
鸡颈粄
鸡颈板属于梅州客家传统小吃,用糯米和糖制成,因为像鸡脖子,故取名“鸡颈板”。
煎荞粄
客家地区,荞比较多,叶子比较粗,荞头却是很脆,所以一般拿来做酸菜,下粥不错。粄还分厚薄,厚的里软外脆,薄的透明酥脆,香气逼人,乡村美味。
捆粄
捆粄是丰顺最受欢迎的小吃之一,特点是板皮薄韧,馅料爽口。捆板制作简单、味道鲜美、口味丰富,一般肉馅有:豆干、韭菜、咸菜、香芋、萝卜、瘦肉、豆角、鲜笋、萝卜干等,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入不同的肉馅,变换出不同的口味。
碱水粽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一个小小的粽子由于地区的不同,客家人因食材中有碱水而得名,又叫“灰水粽”。
艾 粄
艾粄,是清明粄中其中的一种,是客家人的传统小吃。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因加有艾草,故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能。有消食健胃,散寒除湿,消肿散结,平喘、镇咳、祛痰、护肝利胆的作用。
蓼 花
蓼花,又称“燎花”,“蓼花糖”是广东兴宁著名特产,始于明代,已有四百多年的加工历史,具有松、香、酥、脆、清甜的独特风味。蓼花外形呈圆鼓槌状,个大体轻,金黄色的表皮上均匀地沾满一层白芝麻;咬开后,里面是雪白细腻的蜂窝状糖心。
煎堆(煎圆)
“煎圆”是客家人过年时传统的自制年货,取意“团圆、圆满”。油炸食品耐保存,于是成为了梅州客家人极为钟爱的小吃及逢年过节不可缺少的待客上品。
甜 粄
客家人过年,有不蒸甜粄不过年的说法甜粄具有厚、甜、韧的特色韵味。而且过年做的甜粄必须保留一部分直到二月初二,再把初二当年将甜粄切成小块用油煎来吃“谓之撑腰骨”,意味着将进行紧张劳动了。
黄 粄
“黄粄”是梅州传统小吃,当地人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做黄粄招待亲友。黄粄在兴宁、平远常见。而且目前兴宁的黄粄制作技艺已作为传统技艺被列入梅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萝卜粄
用萝卜丝和粘米粉做成的萝卜粄,是客家人逢年过节特有的小吃之一。蒸好的萝卜粄不仅有萝卜的清香,更有各配料的醇香,放凉后切成小块用煎锅稍微煎一下,更香更好吃。
炸腐卷
炸腐卷是梅州特色,制作过程工序较为复杂,但美味独特,新年期间客家人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牛耳饼
“牛耳饼”,因为外形与牛的耳朵相似而得名,是河源客家传统小吃,也是客家人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一样食品。
花生饼(黄豆饼)
客家地区普通有炸花生饼、黄豆饼的风俗,外观一般为金黄色圆形薄片,中间半包有花生米、黄豆等,香酥可口。
客家捶圆
猪肉丸、鲩丸、牛肉丸,总称捶丸,又叫搏圆,起源于客家。饱受迁徙之苦的客家人,渴望举家团圆,永享安乐宁和,特地制作了一道地方特色突出且带有浓厚喜庆色彩的风味美食,就是圆圆的客家捶丸。
鱼散粉
鱼散粉是千年古镇梅县松口特色小吃,选用土鲮鱼肉为辅料,加入姜丝、客家酒糟、鸡蛋,爆炒香后放入湿米粉,再调入味料快速翻炒至米粉松散入味渗料即可,成品米粉滑爽鲜美,回味浓香。
鱼头煮粉
鱼头煮粉是梅州人的特色早餐之一,营养丰富。近年来获得越来越多来梅州旅游的人士的喜爱。
排版/撰文:少侠
别叫我吃货,我是吃神!
还原美食本质,挖掘美食乐趣,为大家提供最时尚、最新潮、最劲爆的美食资讯!
欢迎关注[吃神]平台(公众号、头条号、搜狐号、UC号、企鹅号、QQ公众号、网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