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课用相声演绎中国文化答案.docx
147 2025-04-14
第一章 传统相声发展史 一、相声及传统相声界定 相声:(Cross talk)一种民间说唱曲艺,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传统相声:清末民初时期的相声。 二、相声的渊源 (一)先秦“俳优” 以科诨(插科打诨)为特点,却不排斥音乐、戏剧、歌舞成份,实际上是综合艺术。 《滑稽列传——优孟谏楚庄王》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槨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
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俳优与相声的渊源 1.都以娱乐为外衣 2.都以讽谏为生命线 3.都以语言为手段 (二)历代笑话 揠苗助长 滥竽充数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画蛇添足 刻舟求剑 刘宝瑞《火龙衫》就是《分庄稼》、《火龙衣》两个笑话的复合 。 《火龙衣》:从前有一地主,专门欺负穷人。冬天,不想给长工发工钱,就叫那个长工穿一件坎肩儿到磨房里冻着,要是能熬过一宿就给他工钱,其实是想把那个长工冻死。等到第二天早晨开门一看,那个长工不仅没冻死,而且还出了一身汗。说因为他穿的坎肩儿是个宝贝,叫火龙衣。地主想要,就把工钱给了长工。地主果真穿着那件火龙衣钻进了磨房,结果冷死了。原来那个长工一宿也没睡觉,在磨房里推了一宿磨,热了一身汗。 (三)唐代参军戏 参军戏继承了古代俳优的传统,以嘲弄讽刺为能事。表演时一个戴头巾,穿绿衣服,叫做“参军”,另外一个穿破衣服,像个僮仆,叫“苍鹘”,像对口相声里一个逗哏的,一个捧哏的。 (四)宋代百戏 宋代百戏杂陈,盛况空前,说唱艺术繁盛,百戏中说唱的有:讲史、说三分、五代史、小说、商谜、说经、诸宫调、学像生、学乡谈、叫果子、小唱等等。
(五)明代“象声” 。明末清初林嗣环的《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三、相声建立行业 侯宝林、薛宝琨、汪景寿、李万鹏合著《相声溯源》和《相声艺术论集》中已作了详尽的论证,梳理出的发展线索: 像生--象声--相声 (一)开山祖师朱绍文 撂地作艺 早期演出场所并不多,除在茶馆、杂耍园子、街头和庙会外,天桥则是杂耍艺人“撂地”作艺的重要场所。
场分为三等: 上等的设有遮凉布棚和板凳; 中等的只有一圈板凳; 下等的什么设备都没有,只有一快空地。 相声艺人用白沙子在地上画个大圈就开始表演,行画叫做“画锅”,无非是靠它吃饭的意思。自嘲“刮风减半,下雨全无”,过的是“雨来散”的生活。 撂地作艺 “撂地”作艺,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种,诙谐地学唱京剧和小曲; 第二种,当众表演“象声”--口技; 第三种,中长篇的笑话,摹拟各种做小买卖的吆喝声; 第四种,怪诞的滑稽表演。 在旧时代,凡是摆地摊靠口巧舌能挣钱吃饭的人,都叫做吃开口饭的,被列入”八门”。 ”八门”是金(算命、卜卦、相面、测字、看风水)、皮(卖草药及药糖的)、彩(变大、小戏法的)、挂(表演武术、练把式的)、平(说评书的)、疃(说相声的,行话叫做“疃春”)、调(卖戒鸦片烟药的)、柳(卖唱的:唱京戏的叫做”海柳”,唱鼓曲的叫做”柳海轰”,唱小曲的叫做”杂柳”)。 金、皮、调三门属于骗人的行当;彩、挂、平、疃、柳属于民间杂耍技艺,并列一起,等于把民间技能和江湖骗术混为一谈,实属良莠不分。 (二)早期著名艺人 1.阿彦涛 “浑门相声”与“清门相声” 2.沈春和 弟子有魏昆志、冯昆治、裕二福、高闻元等。
东北三省的相声是冯昆治在那里繁衍发展起来的。 (三)相声行业的拜师规矩 在旧时代,学相声必须正式拜师。没有师承门户,不算艺人,不准参加演出。 相声界拜师要先认引、保、代三师。 口传心授。 马三立的拜师贴: 今天邀请各位光临,是为马德禄的三儿子马三立拜周德山为师,又算拜门,又算授业。言明满师以后,给周老师效力一年。授业期间,衣、食、住、行概由师父承担,出师后自理。三节两寿,拜望师父,礼有厚薄,各凭天良......授业期间,死走逃亡,业师概不负责。中途辍学,赔偿三年膳费。 代拉师弟明明是自己收徒,却出于谦虚, 算做代师收徒。 (四)相声行业的祖师爷——东方朔 (五)相声的传承(1—6代) 相声八德(第四代) 马德禄,(马三立的父亲); 周德山,艺名周蛤蟆,(马三立的师父); 裕德隆,德字辈大师兄,艺名瞪眼玉子, 焦德海(张寿臣,朱阔泉,常连安的师父); 刘德智(郭启儒的师父); 李德钖艺名万人迷,(马桂元的师父); 李德祥师从恩绪(马寿岩的师父); 张德全师从恩绪。 (六)传统相声段子 《找堂会》、《大保镖》、《文章会》、《夸住宅》、《开粥厂》、《当行论》、《报菜名》、《地理图》、《黄鹤楼》、《八大改行》、《八扇屏》、《三近视》、《白事会》、《扒马褂》、《论捧逗》、《绕口令》、《关公战秦琼》、《蛤蟆鼓》、《金殿斗智》、《珍珠翡翠白玉汤》、《山东人斗法》、《假行家》、《金刚腿》、《反七口》、《批聊斋》、《批三国》、《歪讲三字经》、《歪讲四书》.《韩信击缸》.《小神仙》.《反四辈》.《丢驴吃药》.《双槐树》.《硕二爷》.《君臣斗智》.《杨乃武写状》.《口吐莲花》.《醋点灯》.《卖五器》.《邵康节测字》.《字像》.《大相面》.《大西厢》.《对对子》.《怯拉车》.《怯卖菜》.《揣骨相》.《大上寿》.《对对子》.《化蜡扦》.《波斯猫》.《训徒》.《老老年》.《窝头论》.《歪批百家姓》.《五百出戏名》.《洋钱伤寒》.《贼说话》.《三节会》.《哏政部》.《麦子地》.《巧嘴媒婆》.《杨树标》.《枪毙刘汉臣》.《白宗巍坠楼》.《熬柿子》.《卖布头》.《找五行》.《黄半仙》.《风雨归舟》.《日遭三险》.《黄鹤楼》.《捉放曹》.《打灯谜》.《古董王》.《卖挂票》.《韩复榘演讲》.《朱夫子》.《汾河湾》.《康熙私访》.《开茅房》.《吃饺子》.《揭瓦》.《打油诗》.《粥挑子》.《戏迷摆寿》.《戏迷砸砂锅》.《戏迷入洞房》.《傻子转文》.《傻子拜寿》.《纪晓岚》.《百兽图》.《小诸葛测字》.《山东跑堂》.《山西家书》.《买估衣》.《三性人》.《买卖论》.《怯跑堂》.《傻子进城》.《偷斧子》.《怯跟班》.《读祭文》.《道光吃热汤面》.《五人义》.《娃娃哥哥》.《赞马诗》.《三瘸婿》.《三怪婿》.《吃西瓜》.《小淘气》.《王二姐思夫》.《张飞爬树》.《酒令》.《学四相》》.《学四省》.《学梆子》.《玉堂春》.《四大名旦》.《训子》.《卖药糖》.《财迷还家》.《切糕架子》.《学满语》.《怯洗澡》.《戏迷游街》.《武训徒》.《学京话》.《戏迷转》.《改良拴娃娃》.《说乐梦》.《庸医》.《点痦子》.《渭水河》.《姐夫戏小姨》.《卖黄土》.《增和桥》.《问路》.《避雨》.《行话》.《说大话》.《磕巴论》.《中秋节的生日》.《忌字》.《跑媒拉纤》.《买金笔》.《江南围》.《借轿子》.《讨军饷》.《九头案》(注:此传统相声已失传下半部分,残存上半部分).《数来宝》.《学唱数来宝》.《对坐数来宝》.《找陈宫》.《杂学唱》.《追柳》.《戏曲哭笑论》.《山东二黄》.《哭四出》.《乌龙院》.《学汉剧》.《学坠子》.《学大鼓》.《学唱太平歌词》.《学英语》.《洋鼓洋号》.《外八扇》.《朋友论》.《圣贤愁》.《传代钱》.《怯算命》.《赌论》.《反正话》.《学外语》《戏说长沙》.《红灯记》.《聚宝盆》.《算人口》.《两头忙》.《扭嘴儿》.《改良数来宝》.《卖马》.《法门寺》.《草船借箭》.《战长沙》.《携琴访友》.《属牛》.《二十四孝》.《杜十娘》.《下神儿》.《糊涂一辈子》.《一妻一妾》.《熟了就好了》.《送媒》.《大力丸》.《翻跟头》.《皇帝选陵》.《十二缺》.《灶王爷》.《白蛇传》.《假斯文》.《借火儿》.《兄妹联句》.《孟姜女》.《竞水》.《暴发户》.《家务事》.《慈禧入宫》.《学行话》.《黄白胖子》.《九月九》.《阎王请医》.《看葡萄》.《乘嘴衙役》.《家兄》.《文庙》.《双音字》.《倒坐观音台》.《刮眉毛》.《东坡鱼》.《俏皮话》.《帮厨》.《写对联》.《窦公训女》.《连升三级》.《天文学》.《大娶亲》.《学西河》.《称谓》.《金龟铁甲》.《傻子学乖》.《打元宵》.《答非所问》.《树没叶》.《献地图》.《揭丑》.《学徒》.《罗成戏貂蝉》.《失空斩》.《英台修书》.《学京剧》.《五行诗》.《鸡冠花》.《哭当票》.《人情话》.《珍珠倒卷帘》.《五兴楼 》.《洪鸾喜 》.《吃月饼》.《过关》.《南方话》.《故事谜语 》.《迷信论》.《天王庙》.《扒员外皮》.《杂学唱》.《万人迷》.《哭论》.《滑油山》.《梁祝哀史》.《梦中婚》.《烧骨记》.《遇皇后》.《四管四辖》.《洪洋洞》.《南弹北弦》.《断弦》.《武松打虎》.《方言误》.《弦子书》.《江湖口》.《八大吉祥》.《打醋》等等。 * .“穷不怕”朱绍文,天桥八大怪之首 满腹文章穷不怕 五车书史落地贫 张三禄 朱绍文 (穷不怕) 阿彦涛 沈春和 *